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5:24    次浏览
今年以来,平阳坚持把城中村改造作为补齐城市转型、产业转型、社会转型“三大短板”的关键要害来抓,按照“突出重点、集中发力、连片改造、快出形象”的要求,破难攻坚,强力推进30个城中村整村改造项目。截止到9月份,全县共完成城中村改造208.7万平方米、完成市定年度任务的237.1%,排名全市第一,其中下埕、吴垟等两个城中村整村已经全部拆除。特别是鳌江镇下埕村的整村改造,成功破解了多道城中村改造的难题,仅用67天全面完成整村1048户、1268间房屋拆迁协议签订,仅用13天时间就拆除15.5万平方米的旧房,创出了“下埕速度”,拆出了全市体量最大的城中村整村改造项目,是全省首例完全货币化安置村改项目,实现了“速度最快、规模最大、效益最好”的目标,撕开了平阳城中村整村改造的口子,为强力推进“大拆大整大建”专项行动提供样板,确保实现“今年年底初见成效,明年上半年大见成效”。1以“三大转变”促整村拆迁,实现大拆大改一是项目推进“整体化”,转变过去零敲碎打的局面。坚持“一次性拆除、一口气到位”的原则,不打“持久战”、只打“速决战”,以下埕村整村为单位,实行整村打包、整体推进,通过一次性公布征迁方案,一次性拆迁安置,联动推进周边旧厂房、旧市场、旧住宅区改造,实现空间格局整体优化,避免出现乱开口子、久拖不决、越拖越难的城中村改造难题。该村自9月20日完成签约后,迅速进入拆迁阶段,9月26日拆除第一间房屋,仅用13天时间,全村15.5万平方米的旧房就全部拆除完毕。二是组建团队“科学化”,转变过去事倍功半的局面。坚持按照“镇自为战、村自为战”的思路,成立以县委常委、鳌江镇镇委书记为“一把手”的“攻坚团队”,下设5个攻坚小组,抽调5名“狮子型”干部担任组长,带领100多名干部通过“5+2”“白加黑”,不断讲透政策、做细工作,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。比如,了解到其中一名拆迁户听不懂政策、不愿拆迁,但其儿子为公职人员这一情况后,鳌江镇主要领导亲自上阵,亲自做工作,亲自对政策进行解释,最终促使该户按期签约。同时,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村党员干部全部压到一线,全程配合攻坚小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。三是融资渠道“多样化”,转变过去等米下锅的局面。针对以往城中村改造周期长、资金压力大、周转困难,导致城中村项目拆拆停停、乡镇顾虑重重的等难题,平阳县牢牢把握全国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契机,通过强化项目包装申报、加强沟通争取,全力争取中央资金补助和政策性银行融资贷款,打通城中村改造资金卡口。今年,鳌江镇获得了农发行、农业银行、交通银行组成的银团支持,成为全省首个乡镇棚户区改造央行贷款项目,成功列入国家棚户区改造实施计划,于9月份争取到了总额15亿元棚改政策性贷款,消除了项目后顾之忧,确保“有米下锅”。 2以“三大策略”促内生动力,实现和谐快拆一是创新“房票”机制。在全省率先实现100%货币化安置的基础上,在全市率先推行政府发放房屋安置购房证明书即“房票”机制,按房屋货币补偿金额与按期奖励的总额开具“房票”,征迁户凭“房票”在鳌江境内购置现房或期房,通过享受比直接货币补偿的安置户多10%-20%的综合优惠,进一步减轻城中村改造现金流压力,并有效解决农民过去3-7年才能安置的难题。目前,该村全部1048户征迁户已经全部实行货币化安置,共支付安置费5.7亿元;通过有力引导,目前已有60%的拆迁户主动选择退还安置费,改为选择“房票”安置,从有效缓解当前资金压力3.4亿元。二是注重统筹兼顾。在坚持按照“一把尺子量到底、一个政策管到底”的原则,注重公平公正、牢守政策底线、严肃政策关口的前提下,充分考虑各类征迁户的实际情况,分门别类量身定制接地气的征迁政策,让村民吃下“定心丸”。对按时签协议、按时腾空的,落实相应奖励机制;对本村无房户的村民进行指标安置,非本村村民无房户同样享受无房户政策易地指标安置;对低保户等困难对象,积极帮助争取政策扶持、社会帮扶和法律援助,帮助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,全村11户低保户全部由镇政府牵头安置。下埕村整村拆除后,没有发生一例因拆迁而造成的信访案件。三是强化引领机制。从党员干部抓起,率先签、带头拆,全村52名党员、11名村两委干部的房屋于10月1日前全部拆除到位;突出利益导向,签约先后与奖励挂钩,充分利用征迁户利益心理,施加签约紧迫感,调动签约主动性;讲究方法策略,在深入调查摸底,充分掌握征迁户拆迁意愿强弱的基础上,按照难易程度,把整村划分为三大区块,通过张贴公布各区块每日签约、腾空数量递增一览表,竞争排名、激励推进;群众现身说法,组织按时签协议、按时腾空征迁户去宣传,让村民直观、深刻感受到大势所趋,从而带动观望中的村民消除顾虑、主动签约。在这次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,除2间违法建筑外,全村1048户拆迁户中1046户实现主动签约。3以“三大效益”促转型升级,实现多方共赢一是拆出城市“大换血”。以拆促城市空间“腾笼换鸟”,通过大面积拆掉城中村,扫除脏乱差、拔除城市疮疤,与城市规划定位相结合,与城市形态业态相结合,实现城市品质整体提升。比如,下埕村拆除出来的250余亩净地,位于鳌江车站大道城市风貌街核心区位,将周边的万达、银泰城市综合体串联成线,作为滨江商务区的亮点区块打造;经过初步测算,下埕村整村拆除后可用于出让的土地约10亿元,扣除拆迁安置等费用,可盈利约4至5亿元。二是拆出去库存“加速度”。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,通过货币化安置,既避免了因政府主导建设安置房而产生的诸多问题,又为楼市去库存“挖出了”潜在刚性需求,构筑互利多赢局面。目前鳌江镇存量房达20万余平方米,预计去库存时间在20个月。施行“房票”制后,将为当地制造600多套的刚需,共将有5亿元的资金流入鳌江存量房,大大加快“去库存”速度。同时,通过城中村改造带暖鳌江土地出让市场,今年该镇2宗地块出让溢价率均超60%以上。三是拆出人的“城市化”。一方面,打破原先拆后“就地安置”的模式,通过将这批农民分散安置,促使农民在市民意识、生活习惯上融入城市,实现真正意义上农民市民化。另一方面,通过城中村整村拆迁有效地挤压了外来人口的空间,共减少外来人口400多人,占该村常住人口的19%,从根本上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问题。来源:平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